彩名堂ios官网
从以上引文可以发现,智旭乃是用佛家“四悉檀”观点来看待《周易》经传的四大成就,认为借助《周易》来宣扬佛法也要分成四个层次。“四悉檀”乃梵语,即“四种成就”,有教化之义,谓普施佛法,令众生受感化而有成就。佛教认为宣扬佛法分四种层次,即四种“悉檀”。随顺众生所乐,讲述浅显的道理,令人听了生欢喜之心,称“世界悉檀”;随顺众生的机缘,讲述各人所应之法,令人听后能由善根生发善心,称“为人悉檀”;针对众生实际,施以教化而使其恶病遣除,称“对治悉檀”;见众生机缘成熟,讲述诸法实相等上乘佛理,使人悟见不思议的高深道理,称“第一义悉檀”。智旭不仅认为解《易》要同时满足四个层次的不同需要,而且认为《周易》从伏羲画卦到孔子作《易传》也有四个发展层次。他在《周易禅解·乾》解卦辞之前指出:“伏羲但有画而无辞,设阴阳之象,随人作何等解,世界悉檀也;文王《彖辞》,吉多而凶少,举大纲以生善,为人悉檀也;周公爻辞,诫多而吉少,尽变态以劝惩,对治悉檀也;孔子《十传》,会归内圣外王之学,第一义悉檀也。偏说如此。克实论之,四圣各具,前三悉檀,开权显实,则各四悉。”从智旭所持的观点来推论,其所作的《周易禅解》由于所依托的《周易》文本“四悉檀”各具,所以也就具有四元一体的性质,并非仅仅是易学着作或佛学着作。为什么必须从“四元一体”的角度来看待以佛解《易》的着作,而不能将其简单看作某一学派或某种思想或某类学术的着作呢?在智旭看来,简单界定以佛解《易》着作之性质,容易造成误解而妨碍众生认识真理,于是他在《周易禅解序》中又引用比喻来作更通俗易懂的解说: